7月24日,国家足球队的跟队记者马德兴在最新的《国足选帅系列谈》中,为我们揭示了国足选帅过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不仅分享了对于选帅过程的观察,还再次重申了自己对于这一过程的看法。
马德兴直言不讳地指出,在今年的18强赛中,中国队与巴林队的比赛中,他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达过对选帅过程中存在的领导个人好恶的担忧。他强调说,中国足球每年都在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中国足协或更高层级的领导不断更换。每个新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喜好和标准,这往往会对球队的选帅和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马德兴进一步解释说,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足球中屡见不鲜。比如,在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的12强赛期间,有足协领导随队出征,但当他们与球队一同返回国内后,他们可能发现国足的主教练已经换人了。这种选帅的突然变化不仅令球队成员感到困惑,也让外界对选帅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除此之外,马德兴还指出,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在选拔国家队教练时,往往会邀请众多名宿和在岗教练对候选人进行面试。这些选帅专家小组中的本土教练,都会本着对中国足球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并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候选人进行打分和排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排序首位的候选人几乎从未能最终当选。
这种选帅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不仅让教练们感到困惑和失望,也使得外界对选帅专家小组产生了质疑和不满。许多资深教练因此拒绝再参与国字号队伍的教练选聘工作,这无疑给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足球需要找到一个更为稳定、公正和合理的选帅机制,以确保国家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