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2026赛季的CBA国内球员注册期,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场面被定格在联赛的历史中。令人瞩目的数字是48人次的国内球员交易,这一数字远超以往赛季。其中,包括了18人次的转会、17人次的自由球员认领、3人次的匹配签约、3人次的独家签约权转让以及7人次的租借。值得一提的是,所有20家俱乐部都参与了这次人员流动,无一缺席。
这一季的CBA见证了多位国手级乃至全明星级球员的集体流动,如张镇麟加盟上海队、赵睿转会北京队等,这样的流动在CBA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俱乐部到球员,从规则环境到市场理念,这一切的改变正让CBA联赛步入一个更自由、更开放、也更具活力的新时代。
对比近三个赛季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CBA球员流动的稳步提升。从2023-2024赛季的46人次交易,到2024-2025赛季的42人次,再到刚结束的2025-2026赛季的48人次,其中转会人次也在不断增加。这一背后,是球员话语权的显著提升。
过去,“规则锁死优秀球员转会”几乎是CBA的常态,球员和俱乐部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周琦与新疆队的拉锯战,郭艾伦、孙悦等球星的转会风波,都反映出球员在职业选择上的困境。然而,这个赛季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辽宁男篮在张镇麟的转会声明中明确表示尊重球员个人意愿,这样的表态在CBA中极为罕见。
国手赵睿从新疆队转会至北京队,是他主动把握职业生涯的一个典型案例。他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选择加入有竞争力的北京队,甚至放弃了D类顶薪合同,接受了C类合同。这种转变体现了观念的进步,CBA不再一味强调“集体优先”,而是在保障俱乐部利益的同时,越来越认可球员追求个人发展的合理性。
球员话语权的提升与俱乐部态度的转变密不可分。过去,顶尖球员想离开母队困难重重,而如今多家俱乐部展现出更开放的心态和更灵活的运作方式。他们不再将球员流动视为“背叛”,而是联赛运作中的正常一环。广州队更是将这种开放态度转化为清晰的运营策略,逐渐成为“天赋加工厂”,这套被称为“CBA阿贾克斯”的模式,正源自欧洲足坛成熟的经验。
从抗拒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俱乐部的态度开放不仅缓解了球员与球队之间的对立,更让转会市场真正“活”了起来。一个活跃、成熟的转会市场最终将为整个联赛带来积极变化。争冠格局迎来洗牌,多支强队的实力重构,新赛季充满悬念。
更重要的是,球员流动常态化正在重塑CBA的生态逻辑。健康的联赛需要多元的生存策略,“财大气粗”的球队虽有优势,但中小俱乐部同样可以通过培养、交易球员获得发展机会。当俱乐部更理性地看待球员交易,当球员拥有更自主的职业选择,当联赛机制提供更灵活的流动可能性——CBA正逐渐告别过往的封闭与滞重,迈入一个自由、充满活力的新时代。
这一季的CBA给我们展示了职业联赛走向成熟的标志,也让我们对未来的CBA充满了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联赛将会变得更加公正、开放和具有活力。这也是今夏“最疯狂转会季”所传递出的最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