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名为《杨瀚森,要不要回来打亚洲杯?》。作为中国男篮中锋的一员,杨瀚森的身高优势——高达2.16米,使其在众多球员中独树一帜。而他在NBA赛场上的表现,尤其是其身体条件能否支撑其持续发挥,成为了众多球迷关注的焦点。
当前,NBA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快速节奏和灵活机动为主的“小球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队普遍由后卫和锋线球员主导比赛,他们快速转换进攻和防守,使得比赛的节奏大大加快。与此同时,内线球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过去姚明时代的站桩式、强对抗风格,逐渐演变为更加注重投篮和支配球的机动式风格。
对此,一位CBA球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杨瀚森来说,这个时代的NBA内线环境可能相对更为友好。他不必像许多后卫那样频繁进行复杂的体前变向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受伤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NBA追求快节奏的比赛风格下,外线持球球员更容易因为高强度的运动而受伤,特别是跟腱和韧带的损伤。
这位CBA球员还提到,从目前的竞争环境来看,杨瀚森并不需要像姚明当年那样增肌增重。这样的改变虽然可以增强对抗能力,但在当前的小球时代里,灵活性和机动性可能更为重要。同时,他也指出,尽管许多球迷担心杨瀚森代表中国男篮出战可能会受伤,但这是无法预测的。只能从训练的角度出发,加强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受伤风险。
总体来说,杨瀚森在NBA的前景被看作是充满希望的。他的身高和天赋使他成为了一个值得期待的球员。然而,他也需要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适应和提升自己,以应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